首页 > 工作动态
两当县城关镇:红色驿站“小单元” 激发民生“大能量”
发布日期:2025/8/28 17:42:00
作者:陇南人大
点击量:245
打印
分享到:
2024年以来,甘肃省两当县按照“党委领导、区域统筹、多方参与、共驻共建”的方式,在城区建成并投人使用8个“红色故道驿站”,整合资源打造群众“家门口”的服务综合体。城关镇人大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与基层治理有机融合,选取辖区东北街社区2号“红色故道驿站”作为试点,将“民事直说”“网格化”管理与代表联络站深度融合,积极推行“一站五效能”(建设1处人大代表联络站,发挥民意收集、培训学习、为民办事、政策宣讲、监督问效等5个效能)人大代表工作模式。
“红色故道驿站”综合城区各网格的区位特点、人群特征、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,主要服务周边群众、外来游客、户外劳动者等群体,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,打造群众家门口的“3分钟服务圈”。4名县人大代表、11名镇人大代表根据自身行业特长进站,通过一线式服务、一线式履职,将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,探索推动基层“小单元”激发民主“大能量”。
“曾经的‘三无’小区路面坑洼、停车混乱、环境脏乱,如今焕然一新!”
在站内召开的一场民事直说会上,镇人大代表与村党员干部、群众一起唠家常、议民事,人民群众对于小区无物业管理、无主管部门、无人防物防的问题意见突出。
为此,人大代表主动联系乡镇,联合城关村说事委员会成员实地察看,走访辖区内71个小区、1350多户居民,并以书面形式向镇人大提出建议。城关镇人大积极对接上级部门,争取专项资金实施小区改造提升工程,硬化破损路面、疏通排水管道、安装太阳能路灯、整治环境卫生等,实现了“小切口服务大民生”,切实打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构建了共融、共建、共治、共享的新时代社区治理新格局。
这正是代表联络站广泛收集社情民意、着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的生动缩影。
城关镇人大通过代表联络站“说事”,推动“三无”小区提升改造18个、新建停车场2处、解决化粪池堵塞15次、协调小区排水维修16次、安装太阳能路灯300余盏,一大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“小问题”得到及时解决,切实做到“民有所呼、我有所应,事可落实、群众满意”。2025年,代表人均接访选民3次18人,共说事8件,办结8件,办结率100%。
除收集社情民意以外,城关镇人大致力于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、把代表履职精细起来,不断创新代表联络站履职模式,以“驿站”为媒、以活动为载体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,切实将代表联络站打造成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桥梁——
充电赋能,学习培训更扎实。利用每月10日“民事直说”及代表活动日、集中学习等形式,定期组织人大代表系统全面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联系实际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,常态化开展代表履职学习培训,深入学习代表法、选举法、监督法等法律法规,切实增强代表的履职能力和本领。
履职为民,参与治理显担当。依托代表联络站架好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“连心桥”,积极开展“两联系”活动,通过协调单位包片、组织代表包户,人手一本履职笔记,开展人户走访,记好代表履职“一本账"。并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。今年以来,开展公益活动5次,代表人均走访选民36人,用心用情为居民办实事、解难事,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释疑解惑,广纳真言促民生。充分利用好每月10日选民接访日,组织人大代表结合“身边人身边事”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,开展社保、就业等惠民玫策咨询,为居民群众答疑解惑,积极参与社区治理,把联络站建设成为代表与居民共议、共商、共决重大事项的有效载体,广泛吸纳民意、汇集民智,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。
监督问效,助推发展有作为。依托代表联络站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议政督政作用,跟踪“说事”事项和代表建议的办理进度,提升办理成效。同时,城关镇人大确定每名主席团成员联系包抓1个“红色故道驿站”,领任务定责任,定期督办交办事项,在次月“说事”会上听取进展情况,做到年初问计划、年中问进度、年末问结果,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,助推经济社会发展。
“人大代表联络站搭建起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,丰富代表履职载体,有效提升代表履职效能,既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,又增强了群众归属感,更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,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了人大力量。”城关镇人大主席杨亚涛表示,镇人大将进一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,积极将代表联络站与创新社区治理紧紧相扣,引导人大代表主动作为,在助力社区治理中“当标兵、树榜样、做示范、争先锋”。
(来源:《人民之声报》 文/袁媛远)